点击蓝字学悟妙义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惜因。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禅心明。
作者:王敬(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人认识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为学”即外求的方式,另一种是“闻道”即内求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为学”或外求的方法称之为理性的方法,“闻道”或内求的方法称之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觉方法。
内求的方式是中国(东方)与西方在认知方法上最大的不同。
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其实就是用西方人还原论思维方法来理解中医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具体体现。
中医古籍文献并不支持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经络很有可能主要是通过中国人独有的直觉思维及“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的。
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
要发展中医药学,首先要搞清楚中医学自身学科的特点,这点非常重要。
8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3年全国中医药厅局长座谈会上谈到中医中药中国行“三进”活动时表示:
“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由道而术与由人而术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8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
笔者从经络是怎样被发现的,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体会。
从经络的发现谈中医认知方法
想说清楚“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这个问题,泛泛而谈很不容易讲清楚,笔者将通过展开“经络是怎样被中国古人发现的”这个话题来说明。
“由点到线”无法自圆其说
经络是怎样被中国古人发现的呢?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是这样论述的:“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并进一步指出,“经络学说的形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② 腧穴疗效的总结;
③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④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我们将上述观点用更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就是经络的发现是因为首先发现了许许多多零散在身体的点(穴位),然后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点(穴位)串起来就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经络”了,于是就有了经络学说。
这种思维其实就是用西方人还原论思维方法来理解中医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是先有“术”,然后才会有的“理”。
事实果真如此吗?以上“由术而道”观点存在着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第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而与之同时代的古希腊、古埃及等古代文明国家,那里的劳动人民同样也在同疾病进行着斗争,但是为什么经络系统独在中国古人那里得以发现,难道只是中国人比他们运气好吗?
第二,以“针感”等传导的观察、腧穴疗效的总结、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这种由点到线发现经络的观点如果有可能成立的话,那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有关这一过程大量记载文献的。
但是中医古籍文献并不支持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也就是说并没有发现大量零散记载穴位的医书,然后再在这些零散穴位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经络这样的历史过程的记录。
如: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古墓发现的帛写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构成《内经》一些篇章(尤其是经脉)的祖本,但是这两本书中却只有经络循行的描述,并没有腧穴的记载。
这说明经络的发现并不像现代中医教科书上推理的那样“由术而道”,即经络是从点到线被中国古人发现的。
第三,由解剖、生理知识启发找到经络的观点更是不堪一击。
试想一下,别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那点简单的解剖知识,即便是现代西医解剖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还没有人能从解剖开来的人体找到所谓“经络实质”。
而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却能通过这种偶然而零散的效应,逐个进行以点到点的连结而成为中医经络系统,用当时原始的工具,实现“由术而道”,确实让人难以信服。
直觉思维和“内景返观”很有可能
其实“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本身就有错误的推论意识在先的可能,因为这种解释实际上受了西方哲学中关于科学的发展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的观点影响。
认为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零散到系统的知识积累过程才是惟一的认识世界的模式。
这种观点近代受到“科学革命观”的挑战,后者认为,理论的发展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
不是积累性的,而是否定性的;
不是渐进的,而是革命的。
也就是说,一种新理论的发现,不一定或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量的增添,更重要的是在新层次上的质的改变。
如果说经络不是“由点到线”、“由术而道”被中国古人发现并形成的,那么人体经络循行路线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呢?
可不可能是古人通过一种与现代思维方式不同的、尚未被现在人们普遍认识的另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的呢?这是个很令人寻味的事情。
虽然现代中外科学家消耗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经络的基础研究,但至今未能把两三千年前的中医经络搞明白。
而在中国古代,那是个没有今天这样多先进设备和条件的时代,那时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和发现了连现代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证明和找到其实质的经络呢?
是否除了一种外求的认识方法外,还有一种内求或称之为“内景返观”的认识方法?
经络可不可能通过“内景返观”的方法得以发现呢?
或者说中国古人可不可能是通过“由道而术”的途径发现了经络而由此形成了经络学说呢?
什么是“内景返观”
“内景返观”一词,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
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真人”能“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能“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晋代医学兼道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也提及内视,曰:“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
但是要想谈清楚这个问题并且使人信服,恐怕还得从经络形成时代的道家认识论谈起。
老子的直觉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
一种是“为学”即外求的方式,它是建立外界世界的抽象概念,然后用一些公式、推论来使概念之间发生联系,来推测并认识人们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这也是西方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另一种是“闻道”即内求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形成概念并在概念之间进行推理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一种东方人所特有的修炼方式而实现的。
我们可以把“为学”或外求的方法称之为理性的方法,“闻道”或内求的方法称之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觉方法。
这是中国(东方)与西方的认知方法最明显的不同。
以老子为代表的直觉主义者认为,人若常处在有欲的状态,便只能通过感官接受到鲜明昭著的事物之信息,也可说此时是通过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
而人若常处在无欲状态,“玄览”(即后来医学认为的经络系统)便可接受到深远莫测的“常道”之信息,也可以说是通过潜在意识和非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
由此可见,感官和“玄览”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或称之为信息接收器。
所不同的是,感官只能接收到来自外界的信息,而“玄览”则不仅能接受外界的(微弱)信息,同时还能接收来自体内的信息。
如何充分发挥“玄览”的职能,老子认为应该进行“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的修炼。
修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排除杂念,收视返听,使内心和大脑保持一种虚明的状态,这种虚明的状态可使“玄览”接收到更多的、平常不易被人感知的来自体内的信息。
美国某大学建立了一个完全隔音的实验室,任何人进入此室后,不一会儿就能清楚地听到自身各种机能活动发出的特有声响,并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平时根本无法察觉的机能活动,如血管中血液的运行等。
这时的实验对象并不一定处于“修炼功能状态”,只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绝对安静,试验对象处于被动入静状态,从而使平常掩盖了的、人自身较强的自我感知能力部分地显现出来。
这同主动入静的修炼状态有类似之处。
现代研究的佐证
现代脑电图测试表明,修炼入静之时,人的大脑并不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有序的活动状态。
澳大利亚著名神经生物理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艾克尔斯,近年来致力研究人脑和精神活动。
他认为人脑的精神细胞学物质实体构成第一世界;
人的自觉精神——思维活动是第二世界,后者定位于联络脑的微型组件(即大脑皮质柱状物),当它对精神世界开放时,就产生了思维活动。
他说:“允许这种联络以两种作用方式发生,如果我们把这种类比伸展得很远,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把这种微型组件比做无线电发报机和接收机,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发报给自觉精神,而且也接收自觉精神”。
根据这一假设,既然大脑微型组件的功能类同于发放和接收机,那么,修炼状态时处于高度有序状态的大脑微型组件,“功率”和“灵敏度”都将显著增高,此时能接受和影响体内的信息,并获得相应的知识,也应该是比较可以理解的。
当人通过修炼而处于一种虚明状态时,人体的“玄览”便处于一种开放状态。
现代有人用诱导入静法,可使常人变为经络敏感人,成功率达88%。
而修炼有素者不仅仅是使内心或大脑处于一种虚明状态,而且还要配合意念、呼吸等方法,即《老子》所说:“虚其心,实其腹”,则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
“虚其心”即是大脑处于虚明状态,“实其腹”即是通过意念、呼吸的配合,使真气聚集于腹部(丹田)。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气在丹田聚集充足后,真气便会在其开放了的通道(即经络)中运行。
历代许多古籍书中记载着修炼者进入“虚明”状态时能清晰地体察到自己的“内气”的运行情况,沿任督两经环行,称为“小周天”;连十二经脉环行,称为“大周天”。
近几十年来中国国内对一些人的诱导资料结果表明,被诱导为“经络敏感人”后他们能明显地自我感知循着经络的各种异样感觉变化,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中医学和经络学知识,也未经提示,但他们根据异样感觉所描绘出的线路,却与经络理论中的记载基本一致。
这些理论和事实提醒人们,关于经络的认识和发现,很有可能主要是通过中国人独有的直觉思维及“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的。
用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看经络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指出:
“我认为用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来看中医的经络和气是非常合适的。
经络和气的问题在20世纪已经开始研究了,但是由于科学的局限性,复杂性科学发展也没有认识到上述的几个要点,所以大家都在努力找经络在什么位置。
经络的实体是什么,气是什么东西,实际上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大量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很可能并没有直接对应于经络和气的物质。
西方解剖学与中医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
解剖学发现不了经络和气,气实际上是大量细胞和器官相互配合和集体组装形成的一种态势。”
总之,“内景返观”及道家内求法在中医学中应用而逐渐成为中医学独特的认识方法论之一,它为中医学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知识和方法。
“由道而术”是中医独特的认知方法
由上所述,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
要发展中医药学,首先要搞清楚中医学自身学科的特点,这点非常重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大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爱因斯坦清楚西方科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但他不清楚东方科学是靠什么理论建立起来的,所以他在提问与思考。
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博想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以下简称基础所)组织专家写一本《中医学概论》,然后他负责翻译介绍给德国读者。
写作组有位专家当时问满晰博,现在己经出版了很多中医基础的书,比如中医大学教材,你为什么不找本来翻译,还要费劲让我们再写一本新书呢?
满晰博说,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很多观点都是迎合我们西方人的观点写出来的,我认为你们中医独特的思想体系却没有写出来,我想让你们写《中医学概论》时能把这些独特的东方思维写出来。
那时笔者和笔者的同事袁彬负责写该书的中医基础理论部分,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如果按照满晰博的要求写,首先要搞清楚中医学是怎么来的。
中国古人完全在用与西方人不同的视角认识世界和人体,我们如果不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就根本无法讲清楚中医学是如何产生的。
所以我们决定,《中医学概论》在讲中医基础理论之前,一定要先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只有知道、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才可能知道中国古人是从哪个角度认识世界的。
而爱因斯坦的疑问,也能从这里找到完美的答案。
近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为了生存,自觉不自觉地向所谓科学标准的西医学靠拢,以西医为参照系整理构建出中医基础学科体系。
从中医教材来看: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为朴素的辩证法,中医藏象学说与西医脏腑“接轨”,临床学科以病名为主,证型为辅。
中医在各方面都在接受和使用西医的游戏规则,然而用西医的游戏规则又出现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用西医的游戏规则又解释不通的“尴尬”现象,这样的结果与现实使人感觉中医是一门需要现代医学帮助的、落后的医学。
笔者认为,要发展中医药,首先要摆脱中医这种从属的、被改造的地位,使其以卓然自立的姿态傲首于世界医学之林。
这就需要我们切实理解王国强“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由道而术与由人而术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利用和研究“由道而术”这一中医独特的认知方法。
附文:
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它会告诉你!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
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细心留意,它会告诉你!
一、看脸色
上海长海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俞超芹在2011年 5月16日健康时报中医版刊文谈到,亚洲人健康标准是:红黄隐显,明润而有光泽,而以下五种脸色则需调理。
1. 脸色发白:气血不足
多为气血不足、体质差的表现。
建议:平时要多吃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可拿红枣和枸杞当零食吃;除了补充营养,建议多做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确保氧分供应充足;另外体寒者还需注意保暖。
2. 脸色发青:气血不畅
与寒症、痛症和肝病有关,由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如果是心脏疾病,表示血液中缺氧,需要改善心肺功能,应及时就医。
建议:如为寒症、痛症则可多吃些羊肉、狗肉、胡椒、生姜来激发热能,加快新陈代谢,若配以适当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3. 脸色异红:火气大或心脏问题
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就像潮水一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脸色发红。如果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而两颧绯红,可能是虚热。
此外,长期面色发红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问题,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 脸色蜡黄:脾胃虚
多因脾胃虚弱或皮肤缺少气血充养。
肝胆病人也会脸色发黄,甚至是蜡黄色,应及时就医。
建议:平时注意早睡早起和补充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肉类,坚持食用石榴、木瓜,喝牛奶和杏仁露。同时别忘了补脾,经常吃些薏仁、莲子、扁豆、龙眼和红豆煲糖水。
5. 脸色发黑:肾虚
脸色发黑和肾脏、内分泌系统有关。中医认为脸色发黑多属寒症,虚症,常见于肾虚和血瘀。
建议:平常要多食用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食物,如木耳、瘦肉、胡萝卜、冬瓜、柑橘、干果类等。
多食用具有护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木耳、黑豆、黑芝麻、淡菜、枸杞等。
另外,早晨空腹饮用一大杯蜂蜜水,也可有助于减轻脸上黑色素沉淀现象。
二、看皮肤
1. 面部浮肿:可能心肾有问题
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能出现轻度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应在20分钟内彻底消失。
如在清醒后,头面部仍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提示患者有心脏病或肾病。
2. 反复痤疮发作:多囊卵巢综合征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辅助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马艳华曾在2012年10月11日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体内激素的改变,很多人就会表现为脸上长痘痘。而且此病不同于其他妇科病,不少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其中中学生与大学生有很多,而此年龄段正是痤疮高发时,很多人就容易忽略。
该病患者除了脸上长痘痘外,还会有其他症状,如背部、胸部多痘,体毛过多,连月闭经等。
3. 老年斑突然爆发:当心肿瘤
一般老人在50岁以上出现老年斑。老年斑出现,往往是开始衰老的征兆。老年斑由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也称为脂溢性角化。但并不是每位老人都会出现,只有高血压、高血脂、有动脉硬化的老人容易出现。预防老年斑出现,关键是要控好血脂。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汤勇军在2011年06月27日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如果短时间内皮肤上出现较多老年斑,且“势力范围”迅速增大,颜色突然变深,并伴有瘙痒、疼痛,或表面变得粗糙不平,角化明显,甚至溃烂出血,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和红润,基底部扩大,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有可能是癌变的信号,此时应尽快看医生。
4. 蜘蛛痣多发:查查肝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在2018年3月23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表示,蜘蛛痣多发生在颈部面部、上胸部、肩部等,它的形成可能和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因此也可能见于健康人群,比如6~10岁的儿童和年轻女性。
不过,健康人有蜘蛛痣并不多见,更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会导致肝功能损害,从而使得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蜘蛛痣。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
三、看眼睛
1. 眼球有老年环:查查血脂
陕西友谊医院眼科医师冯蕊在2015年5月18日健康时报老人版刊文提醒,老人照镜子会发现,黑眼珠周围出现了一圈白环,就如同日环食一样的情况,这其实是一种角膜老化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角膜老年环”,即角膜周边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
一般情况下即使出现了角膜老年环也不会痛痒,视力也不会受到影响。唯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关注一下血脂的高低,及早对血脂进行控制。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
2. 眼珠变黄:当心肝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张健在2019年5月3日健康时报生活版提到,“人老珠黄”其实是眼睛新陈代谢的异常现象。
人类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层,叫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就产生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结膜色素沉着现象,因而,也就有了“人老珠黄”一说。
此外,长时间地熬夜、工作,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出现眼白发黄的症状,调整休息即可恢复。
而在临床上,造成眼白发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患有黄疸型的肝炎,比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或者阻塞性黄疸,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确定体内的肝脏是否发生病变。
3. 眼睑有黄瘤:查查血脂
眼睑表面出现黄色的斑块,可能是你血脂出了问题。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晋红中在2019年5月10日健康时报生活版刊文表示,甘油三酯、胆固醇沉积引起黄瘤,在腋窝、腹股沟、躯干、小腿上肢等部位都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黄瘤,有的是单独分散开的,有的是密集的。眼睑内侧、肘部、跟腱、脚踝等也是多发部位,当皮肤表面出现黄瘤的时候,可能血脂已经出现异常。
血脂升高对血管危害大,可以导致粥样硬化、血管病、心脏病、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如果出现黄瘤千万别忽视。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
4. 结膜多次出血:先查血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冯庆阳在2019年8月27日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便秘、剧烈咳嗽、呕吐、打喷嚏、抬重物、用力揉眼睛等均可引起局部压力增高,导致自发性结膜下出血。
此外眼部手术、外伤、严重的结膜炎也会出现结膜下出血,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过敏性紫癜等也可发生结膜下出血。
5. 眼球外凸:当心甲亢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衡在2012年5月10日健康时报女性版刊文表示,甲亢是20~40岁女性常见内分泌疾病,“突眼”是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有眼突问题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同时减少看电视时间,尽量少上网,保证足够睡眠。
四、看耳朵
1. 耳垂有褶皱:查查心脏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在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表示,耳垂有折痕的现象确实和冠心病有相关性,如双侧耳垂出现明显折痕(至少占总耳垂长度1/3以上),患冠心病、脑梗死及血管纤维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
五、看嘴唇
1. 嘴唇发紫:可能存在内脏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晋红中在2019年5月10日健康时报生活版刊文表示,嘴唇发紫学名叫紫绀,是血液里氧饱和度下降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先心病等都会出现紫绀样的损害。
肺部出现问题,同样会引起氧的饱和度下降,嘴唇发紫,可能肺部有疾病。
有些紫绀是一过性的,如果是常年嘴唇发紫,要警惕是否内脏有疾病。
生活中,千万别忽略了这些面子的小变化,
可能是健康信号!
拍手治病法